正略咨询:碳中和的发展效益及前景分析
- 2021-11-11 13:05:00
- admin 转贴
- 521
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制度、金融、技术等多方面都在进行相关的系统规划以及绿色创新发展。2021年我国更是出台了多项“双碳”方面相关政策,同时还对重点行业脱碳进行了精准脱碳路径设计,由此可见,我国已开始逐步驶入“碳中和”轨道。
“碳中和”将引导建立新的经济循环体系,在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多方面带来绿色可持续的增长,同时为国家产业、能源体系以及绿色金融发展等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碳中和的发展效益
01、生态效益
碳中和带来的直接效益是环境效益,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威胁。2020年国际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发布的《2000-2019年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报告中指出,极端天气成为21世纪主要灾害来源。在2000-2019年间全球共记录了7348起灾害,其中由气候引起的灾害有6681件。
实现碳中和,将大幅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且将有效降低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减弱全球温度升高阈值以及升温速度,减少因为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变化次数,同时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民生和人类健康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此外,森林碳汇的发展对于实现“碳中和”有着重要意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指出,全球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30%,预测到2030年,全球碳汇能力将达到27.5亿吨二氧化碳/年。
未来全球还会继续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对生态系统的修复,由此带来的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荒漠化,这对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02、经济效益
碳中和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资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战略走”。随着各国明确“碳中和”战略规划,此举动定将吸引经济个体与经济主体携带大量资金涌入赛道,届时必将会出现体量巨大的新型商业机会。
预计到2060年,我国能源系统累计投资将达到122万亿元,拉动全社会整体投资规模超过410万亿元,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超2%[1]。
量变引起质变,产业技术与产业规模必将得到蓬勃迅速的发展,推动国家整体经济朝着低碳、环保方向转型。除了能源行业从根本上进行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外,传统行业也会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改革来迎接新的局面。企业之间更偏向于合作减排,产业链与供应链高效整合与重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化能源构建新的电力系统,实现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保证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对国家能源安全起到正向作用。
03、社会效益
“碳中和”赛道所衍生的“零碳、低碳”产业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涵盖生产、物流和消费等多个行业,预计到2060年累计可增加约1亿个就业岗位[1]。
同时,在各国政策的规划下,社会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居民将会选择更加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由于污染带来的人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人民物质与精神层面都将得到巨大满足。
二、碳中和发展的前景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碳中和”战略的实施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同时对于我国构建低碳经济运行体系、推动产业全面升级,构建可持续性健康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造健康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也有着重要意义。
01、产业层面:将系统构建绿色低碳经济运行体系,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碳中和”目标愿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35愿景目标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碳中和”的实现意味着经济运行同碳排放脱钩,破除了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经济增长转为由低碳技术创新驱动,从而保证经济稳定运行和健康可持续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化碳强度下降目标,且规划中提出了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等方面的相关规划,这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及发展产业体系新支柱。
碳交易的开放使得企业通过交易碳排放权平抑生产成本,甚至产生收益,直接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排放需求多的企业也由于购买更多配额增加了成本,从而促使其改善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清洁能源、环保产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同时,“碳中和”规划将推动产业链重构及升级。碳排放市场的开放也使得部分工业企业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位于产业链中的定位,拓展新型工业产品市场所产生的超额碳排放成本会使得企业进行长久的考量,产业链中纵向分布的产业形式与业务将逐渐趋于固化,有助于产业链的重构和升级,整体产业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中、高端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新能源车为例,据统计2021年国内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0.3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7.4万辆,增长234.92%;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加47.3万辆,增长74.94%,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7.80%。[2]
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可达20%,新能源车销量可达600万辆。新能源车的销量的强势增长,将带动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蓬勃发展,并为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增长增添强大动力。
02、能源层面:将构建可持续性健康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我国一次能源产量自2016年大幅下降后再次逐年攀升,2020年达到408000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能占比为67.6%,较2011年占比77.8%下降10.2%,平均年降幅达1%,同时原煤产能占比也实现了从2011年连续10年降低。
目前,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能源发电在我国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近10年发电量逐年上升。其中水力发电依托我国东西地势差较大的天然优势,平均年增速高达7.57%。
到“十四五”末,中国计划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目标超过50%,这将为我国能源提供持续供应动力。我国将以电能为消费中心、智能电网为依托形成成本低廉、多种用能形式高效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累计达到54239万吨,累计增长7.3%,石油外贸依存度创历史新高,达到73.5%。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布局综合能源系统,可降低我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建立能源供给的主动权,实现我国能源安全保障。
03、金融层面:政策引导资金流向,碳金融市场多层次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等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业务,不断加强对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统筹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引导资金流向低污染、理念前卫、技术先进的部门。
目前国家开放碳市场主要针对电力、建材、钢材等八大高耗能领展开,但是参照欧盟碳市场的发展道路,未来中国将实现碳现货市场、期货/期权市场以及碳融资市场等共同发展,构建多层次立体的碳交易市场、并覆盖更多行业,更好的发挥碳交易市场的作用。
从我国2014-2020年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情况来,成交量整体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波动趋势,2017年我国碳交易成交量最大,为4900.3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全年,我国碳交易市场完成成交量4340.0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增长40.85%[3]。目前碳价格趋近平稳,接近44元/吨,但与欧盟差距较大,从长远看,碳配额管控将更加严格,碳价呈上升趋势。
- 气候变化削减赤道附近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 2021-04-07
- 北京今年将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 2021-04-15
- 造林绿化丨山东世行项目30年造林20万公顷 2020-09-15
-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发展空间广阔 2021-04-08
- 走进碳达峰碳中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 2021-08-12
-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海洋面临威胁前所未有 危害将持续数百年 2021-03-24
联系人: | 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 |
---|---|
电话: | 010-84236245 |
传真: | 010-84236906 |
Email: | greenland@bfdic.com |
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小黄庄路甲9号北京环球贸易中心F座201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