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确凿的变暖证据 更值得警醒的未来 ——专家解读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看点
- 2021-08-19 13:30:00
- admin 转贴
- 505
8月18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媒体访谈会上,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袁佳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黄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俞永强等专家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变暖的证据更加充分
IPCC自1988年建立以来,组织全球杰出的数千名科学家完成了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工作。《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是第六次评估周期发布的首份工作组报告,报告里全球升温到了什么程度,是很多人的第一关注点。
与2013年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报告对当今气候变化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从高于80万年前水平追溯到高于200万年前水平,地表平均温度从1400年以来的最暖30年追溯到2000年以来的最暖50年。
“毋庸置疑的是,人类活动已经引起了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变暖。”巢清尘在介绍报告主要结论时说。
黄磊解释说,报告比较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状态,认为当前气候系统的很多状态在过去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来都没有出现过。“从观测和古气候重建的资料来看,确实是这种状态,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刻。”
这样的结论建立在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程度、范围更清晰的认识基础上。与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来自全球65个国家的234位作者,历时6年,对1.4万多篇文献进行了综合评估。
翟盘茂补充说,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深刻影响已从大气圈进一步扩展到海洋、冰冻圈和陆地生物圈,在海洋酸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冰川退缩、北极海冰范围缩小、北半球春季积雪减少、格林兰冰盖消融,以及北半球温带地区生长期延长等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人类影响信号。
变暖依然持续,还会加速吗?
报告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报告使用了5个排放情景,不管在哪个排放情景下,至少到本世纪中期全球地表温度都将继续上升。这是因为历史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还在持续出现温室效应,全球地表气温仍将继续上升一段时期。
全球变暖是不是在加速,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黄磊表示,目前从观测记录来看,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报告给出了过去不同时段全球地表气温的气候态变化,可以很清楚地计算出最近50年来各时段的温升速率都不超过每10年0.2℃。即便从是最近最暖的20年来看,2011-2020年这10年相对于1850-1900年5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1.09℃,2001-2010年这1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0.9℃,10年的温升速率也不超过0.2℃。因此,目前全球变暖的速率仍然没有超过每10年0.2℃的水平。
那么未来全球变暖会加速吗?黄磊认为,这很大程度上要看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如何——未来几十年内,如果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大幅减排,全球升温将在本世纪内超过1.5℃甚至2℃。但是,如果未来几十年能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减排,温升将在本世纪内低于2℃。如果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在205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话,温升有可能低于1.6℃,且在本世纪末降低到1.5℃以内。
俞永强指出,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目前对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的认识还有限,气候系统内部存在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有限。
翟盘茂表示,加速指的是在特定速度以上再增速。这次评估报告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变暖在加速,但这种趋势在一些圈层已有所体现,例如近几十年海平面上升、冰冻圈的一些变化,有比以前速度更快的迹象。当然,未来还不能排除变暖加速的可能性,此次评估报告也提到了一些小概率高风险事件的发生,在风险规划时要考虑到。
未来,全球变暖会带来哪些风险?
报告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全球许多区域出现极端事件并发的概率将增加。高温热浪和干旱并发,以风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为主要特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叠加强降水造成的复合型洪涝事件加剧。
到2100年,一半以上的沿海地区所遭遇的百年一遇极端海平面事件将会每年都发生,与极端降水叠加,使得洪水更为频繁。特别是不排除发生类似于南极冰盖崩塌、海洋环流突变、森林枯死等气候系统临界要素的引爆,一旦发生,将对地球生存环境带来重大灾难。
在中国,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其影响。 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持续增暖的气候会进一步相互作用,带来更加显著的影响。比如,城市化与极端高温事件复合,将加剧城市热浪的严重性,给城市用电带来巨大挑战。城市化还会增加城市或下游地区强降水和径流强度变化,带来城市内涝。对沿海城市,极端降雨/极端河流量与更频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复合,将加大沿海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巢清尘表示,因为脆弱性和暴露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也将承受不同风险。中国东部从东北到华南是极端降雨的高危险区,又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区,将承受更高的气候风险;中部从华北到华南,以及西北部是高温热浪的高危险区;华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和西南地区是干旱的高危险地区;西南、华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松嫩平原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高风险地区;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西北绿洲是粮食生产的高风险地区。
袁佳双表示,IPCC报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仅其结论,其传递的理念,甚至用的最新方法,都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非常好的借鉴和参考。
袁佳双还指出,报告指出实现1.5℃温升或2℃温升目标,需在2050年左右或之后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与此同时也要减少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这与我国提出的碳中和愿景,以及与《巴黎协定》的目标是一致的,进一步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既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先机,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榜样,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探索绿色低碳和气候适应型发展道路提供了范例。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气候变化削减赤道附近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 2021-04-07
- 北京今年将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 2021-04-15
- 造林绿化丨山东世行项目30年造林20万公顷 2020-09-15
-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发展空间广阔 2021-04-08
- 走进碳达峰碳中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 2021-08-12
-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海洋面临威胁前所未有 危害将持续数百年 2021-03-24
联系我们
联系人: | 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 |
---|---|
电话: | 010-84236245 |
传真: | 010-84236906 |
Email: | greenland@bfdic.com |
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小黄庄路甲9号北京环球贸易中心F座201室 |